“口吐活人”的阳羡书生(阳羡书生名词解释)
纵观各朝志怪小说,其中最吸引人的不外乎两点:一是小说中对神佛精怪世界的浪漫幻想,二是作者们对奇诡法术的生动描写。而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关于“奇术”的小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不仅能“口吐活人”,而且吐出来的简直是一套活生生的“俄罗斯套娃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故事背景来源也很是有趣,鲁迅先生也曾做过考究。它最初来源于佛经故事《旧杂譬喻经》,记录的是古印度“梵志吐壶”的奇术。到了东晋,荀氏写《灵鬼志》,将故事舞台搬到了中国,主人公变成了一位精通幻术的“外国道人”。最后到了南北朝小说《续齐谐志》中,故事主人公已经彻底本土化,摇身一变,成为了一个“年十七八”且身怀奇术的中国书生,以下就是这个故事:
东晋(317-420年)时期,阳羡(今江苏宜兴)城里有一个叫许彦的人。一天,许彦正提着装鹅的竹笼,行走在绥安山道上。才进山不久,迎面遇上了一个书生打扮的人,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,躺靠在路边大石上,手捂着脚踝,嘴里一直喊痛。
看到有人经过,书生立马叫住许彦,请求他送自己一程,于是许彦停下来想要去扶书生。书生摆手说不用,只让许彦打开手中的鹅笼,自己钻进去呆一段路就行。许彦听了,怀疑对方是在说疯话,正疑惑时,一个晃神,那书生竟已自行钻进了笼中。
也不知他怎么做到的,那竹笼并没有变大,书生看起来好像也没有缩小,正好跟笼中的一对大鹅坐成一排,两只鹅也没有一丝惊吓的样子。
许彦没办法,只能提着鹅笼继续上路。走了许久,也没有觉得鹅笼比之前更重,彷佛书生根本没有重量。
又走了一段路,许彦觉得累了,便找了处树荫休息。这时书生从笼里走了出来,对许彦说:“我想为您设一桌薄宴,以表感谢。”许彦出于好奇答应了。
于是书生从口中吐出了一个铜制的食盒,打开食盒,里面塞满了各种美酒佳肴,山珍海味。这些酒菜都用铜制的器皿盛装着,飘散出的浓郁香气简直世间罕见。
许彦痛快淋漓地大吃了一顿,又与书生对饮了几轮。酒足饭饱后,书生对许彦说:“有位妇人平日里一向跟随在我身边,现在我想把她请出来助助兴。”
许彦说:“那太好了。”
书生见许彦说好,又从嘴里吐出来一位妙龄女子,她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,衣着华丽,容貌简直绝世倾城。她向二人行礼后,便坐下与二人一同喝酒聊天。
又喝了一会儿,书生醉倒了,躺在树下休息。女子悄悄对许彦说:“我虽然和这个书生结为夫妻,但心中一直有怨恨。所以一直偷偷带着一位男子同行,书生现在睡着了,我想暂时把他叫来相会,也希望您稍后别对书生说出这件事。”许彦听完答应了。
于是女子也从口中吐出来一位男子,大概二十三四岁的样子,长相看起来聪慧且惹人喜爱。他一落地便与许彦寒暄闲聊起来。
三人聊了一会儿,树下的书生忽然翻了个身,好像要醒过来的样子。女子赶紧从口中吐出一座华美的锦绣屏风,挡住了书生的视线。书生此时也没完全醒酒,只朦胧间招呼女子过去一同躺下。
于是女子走到屏风后,与书生一同睡去。等二人熟睡后,男子又对许彦说:“这女子对我虽然有心,不过也非一心一意,对我的感情也不怎么深厚,因此我一直偷偷带着另一位女子同行,如今我想叫她出来相见一会,希望您等下别把这事泄漏出去。”许彦虽然很惊讶,但也答应了。
男子此时又从口中吐出一位少妇,样貌也是不俗,年纪看起来大概二十多岁。妇人坐下后,三人又继续喝酒聊天,席间男子和那妇人相互调笑,相谈甚欢。

图片来自网络
过了很久,屏风后再次传来响动,男子说:“不好!那二人就要醒了。”于是赶紧起身,把少妇重新吞入口中。
不一会儿,书生身边的女子果然醒来了,她跑到屏风外,慌张地对许彦说:“书生就要醒来了。”说完立马把许彦身边的男子和屏风吞入口中,然后又在许彦对面坐下,假装刚刚只有她一人的样子。
片刻后,书生也醒来了,一看许彦还坐在那,抱歉地说:“我本来只想小睡一下,没想到睡了这么久,留客人您在这独坐,让您感到不安了吧?时辰也晚了,我应该与您告别了。”说完把妙龄女子连同地上的食盒和器皿全部一口气吞入腹中。
最后,书生留下了一个二尺来宽的大铜盘,送给许彦说:“没什么好报答您的,这铜盘留给您来日做个念想吧。”说完便消失在山道中。
很多年后,许彦做了官,官至兰台令史。有一次拿出书生多年前送的铜盘来宴客,有客人去看那铜盘底下题的词,发现落款时间是东汉永平三年(公元60年)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kchengdui.com/mw/1079.html/
